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。
时间线回溯到八月初、也就是造反之前大约十天。
浙西、睦州、清溪县、帮源峒。
已经以“圣公”暗中自居的方腊,召集了手下全部心腹,正在进行最后的战前动员。
方腊身为摩尼教中人,这两年也一直在靠自己的教徒组织力量、阴蓄兵甲。但直到此时此刻,他其实都不算中土摩尼教的领袖人物。
不过没关系,摩尼教在北宋一朝的组织本就非常松散,经常处在各地教众互不统属的状态,自己管自己的。每一部的势力,自己能发展出多少下家、多少信徒,都算是自己的。
只要他率先造反、闹起声势了,其他州府的摩尼教徒自然也会奉他为尊,听他号令。
这就是一个谁先打响第一枪、并且站稳脚跟,谁就能称王称霸的松散结构。
这一点倒是跟前代的张角等人颇为不同。张角那种是自建原创信仰、而且在起兵之前已经做到了尊卑有序、号令统一。
方腊只是借用了一套外来的已有信仰搞同人二创,借现成的壳子以求快速壮大。
同人的好处自然是可以蹭现有IP的流量,降低民众的认知成本。你用的神仙名号都是大家听说过的,一说就有代入感了,当然能快速起流量。
而坏处也众所周知:同人是不受著作权保护的,甚至本身就是侵权的。他能二创别人也能二创,没有了垄断解释权的稀缺性,圈内地位当然不能跟张角比。
另外,方腊此人的身份,在后世早期的历史书上,为了强调其进步性,往往模糊处理说他是“漆园工”,似乎是个贫农或者佃农。但实际上按照古籍原文,写得明明白白,是他本人“有漆园”,也就是个经济作物种植园主,算是地方豪强。
其实这也非常符合花石纲勒索对象的人设,花石纲的最大直接受害者,就是各种庄园主,尤其方腊的种植园是种漆树的,油漆是重要的建材,很容易因为营建工程材料的征收而受害。他这样的经营模式,也难怪成了朱勔苛政的最大受害者。
方腊原本是不太关心大山外面的世界的,但最近这段时间,他也若有若无地经常不经意听到一些消息,比如早在半个多月之前,他就听苏州那边传来消息说:
有个叫赵子称的姑苏知县,端的了得,居然敢公然上书恳请皇帝废止花石纲,裁撤应奉局。而且对方上书的理由也是说得有鼻子有眼,是因为发明了一种新的东西,可以替代太湖石和灵璧石为皇帝修园子,用不到地方进贡奇石了,不如废止花石纲免得劳民伤财。